股权分置改革![]()
本报记者:股票配资jinli6
全面理解股权分置的成由及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与意义
1.股权分置改革
指的就是A股股票市场当中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向所持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并且能够在证券交易市场正常交易的称之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之前股份暂时不上市交易就被称之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是我们中国内陆地区证券交易市场独有的现象。
股权分置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的支柱产业,股权分置改革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A股股票市场当中股东之间利益互相平衡采取的一种措施。
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成立之初,对于国有股流通问题采取了搁置的方式,在事实上就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从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能够解决我们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是因为实施方案和市场预计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的试点很快就停止。
股权分置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不规范,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权被人为地割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约为三分之二,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2.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作为资本市场一项基本制度的改革,解决股权分置重在解决非流通股股东流通权的取得问题,目标在于真正实现同股同权。
解决股权分置本质上是推动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而不是解决包括国有股在内的非流通股减持变现问题。
现有的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后是不是实际进入流通,不仅取决于股东的策略选择,而且要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
2005年5月9号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未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的发展
3.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时间
上证所副总经理周勤业指出股改有望明年内基本完成ipo和再融资开闸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市场稳定,二是完成股改的公司市值超过总市值50%
上证所副总经理周勤业昨日在新华网与投资者探讨股改热点问题时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度,估计到明年2月底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市值将超过总市值的50%,股改有望明年内基本完成。
周勤业指出,目前市场上完成股改的和未完成股改的公司比例悬殊,两种定价机制同时存在,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使新的定价机制尽快产生。
周勤业说,股权分置改革从4月29日开始启动以来,沪深两个交易所已经有280家公司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达到了总市值的24%左右.日前五部委召开的有关座谈会明确了重点股改公司名单,其中,39家央企股改由国务院国资委推进,11个地区的135家重点企业股改由当地政府负责推进.他说,当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总市值的50%之后,证券市场新的定价机制可能就形成了。
二、什么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股权分置的成因
原始股方面
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总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配送股方面
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
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大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
三、股权分置是什么意思?股权分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改革?
股权分置作为我国金融史上的遗留下来的特有物,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时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在今天,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那么股权分置是什么意思?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呢?
股权分置是什么意思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持有相同的股票却没有相同的权利,比如持有非流通股的股东不能像持有流通股的股东一样去交易股票。
进行股权分置的原因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第三,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目前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其意义又在当今;第四,股权分置解决后,一系列金融创新就会顺理成章推出,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增加投资品种,促进资本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为什么要改革: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股权分置在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权分置的副作用也慢慢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加紧进行股权分置的改革,让我们的股票市场向国际接轨。
四、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了
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春天的中国股市满目疮痍,五年的熊市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损失了七八成市值,尽管上证指数跌了五成,证券公司被大批托管,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灰飞烟灭,庄家们也损失惨重,抓的抓,逃的逃,只有共同基金元气尚在,主要在一些大型蓝筹股里互相抱团,取暖过冬。
中国的古语“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发挥了作用。既然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出台什么利空市场的政策对社会稳定不稳定也就那么回事了。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终于说服了国务院,宣布要从根子上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征求到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据说有几千种,但最终发现面对千差万别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根本不可能找出一个能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政府终于明白,千千万万个投资者和市场主体要比他们更为聪明,说得更准确些,在这个问题上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让证监会失去信心,把股权分置这个难题推向市场解决。
让人感慨的是,中国证监会最后还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人们接到通知,要注意和控制这个利好消息发布后股价暴涨所产生的影响。而市场中人听到这个通知后却是哭笑不得,这好比最寒冷的严冬到来时,却让人们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这就走远了。2005年4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是1,159点,到了2005年6月6日,正在执行第一批解决股权分置(以下简称“股改”)试点的公司在网络投票时,上证指数跌穿千点,最低为998点。
而我们刚才所说的坏得不能再坏的股市环境救了自作聪明的证监会,市场早已到了具有投资价值的底部,“股改”的宣布让它过度暴跌了一把,但能量已经有限了。
由于已停止融资,从2005年到2006上半年,中国股市中几乎所有的人和机构都在忙着一件事,围绕着股改运动。真的,它是一场运动。
股改的核心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赎买流通权,俗称“补偿”。宝钢的独立董事单建伟在媒体上发文,抗议这种不合理的“补偿”,企图影响中央政策。但人们很快发现,单建伟是入主深发展银行的美国私募基金新桥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他心疼自己刚投入深发展的钱贴给了流通股股东。事实上,股改的补偿对象是A股股东,而不是B股和H股股东,这就很说明问题,非流通股不在B股和H股两个市场流通,不会因为供应量的增大影响它们的股价。
股改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当年的土地改革,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在过去非流通股股东占2/3的情况下,不要说中小股东,连机构也奈何不得上市公司。两年前,招商银行因发行可转债,惹来众多基金和券商的强烈反对,最后还不是乖乖服输啊。这次不同了,非流通股股东是“索赔”对象,没有表决权,同意不同意流通,完全由流通股股东决定,按规则,必须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通过。
参加第一批试点的四家公司中,至少有两家公司还不适应这种流通股股东享有民主决定权的方式,“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号称“湖南首富”的梁稳根2005年5月14日约见媒体时,抛出了“大猪拱食小猪别闹”即著名的“猪论”:“一头大猪带着一群小猪,墙上挂着一桶猪食,如果大猪不把猪食拱下来,小猪就一点都没得吃。现在,大猪将猪食拱下来了,一群小猪就开始闹意见,要求得到更多,这怎么行?”
怎么不行,人们愤怒了。梁稳根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非流通股股东表功,他似乎在为所有股东的利益服务。但包括梁稳根自己,谁都明白非流通股股东才是这次股改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在过去,人们再怎么表示愤怒,梁稳根都可以毫不在乎,但这次他不仅让手下数次道歉,而且“大猪”修改了补偿方案,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案是10股送3.5股和8元现金。
清华同方的方案是每10股送3.56股,比其他两家(金牛能源每10股送2.5股、紫江企业每10股送3股)要好。而且,股权分置以后的股改对价支付方案也证明只要高于每10股送3股的水平,一般中小股东都能接受。但清华同方却成为四家股改公司中唯一没有通过股改的公司,因为流通股股东赞成的比例只有61.91%。
清华同方的股改失败给了后来者许多经验。首先,有基金等机构持有大量流通股的上市公司较易通过,在三一重工和紫江企业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持股分别占整个流通股的25%和15%,而清华同方只有4.5%左右。所以,梁稳根的“猪论”并不影响三一重工以93.41%的高票通过。其次,也有比清华同方流通股股东更为分散的上市公司,但清华同方是历史上被炒作得离谱的高科技股,历史最高价一度接近72元/股,最高复权价位高达200元/股,而目前的价位只有10元/股左右,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又不见起色,投资者对清华同方的对价要求就比较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股民要求清华同方修改方案时,后者自恃对价已送得够高了,拒不同意,结果失败。以后的上市公司学聪明了,股改时宣布第一次对价方案时早已为修改预留了空间,然后一定会修改一次,态度很好,实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为了股改成功,股权分置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手段向流通股股东拜票。拜票这个术语是描述民选候选人如何向选民拉票,但用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不过,股改的上市公司在向股民拜票时,有时会按每股多少钱向证券营业部购买赞成票,这就是“贿选”了。上市公司的对价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各自表述。常用的是送股和派现金的方式,这也就是前四家试点的模式。在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有34家推出了送股方案,占80.95%,其中最高的每10股可以送5股,最少的是每10股送1股。派现一般是配合送股,也有上市公司采用缩股和送权证,但不多。
除了这些送股派现外,有些上市公司还有辅助条款,如中国证监会本来要求股改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股权分置其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交易或者转让。有的股改公司就延长禁售期,从24个月到几年不等。又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禁售期满后,非流通股股东应承诺,出售股份的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有些公司就承诺,禁售期满后,在一定期间内保证最低持股比例。还有的公司如宝钢集团承诺旗下的宝钢股份价格如低于4.53元/股,前者将累计投入不超过20亿元的资金增持流通股,这个承诺变成了投资者大批套现的靶子,宝钢集团用完了20亿元,股价还是跌破了4.53元/股。
股改是一场运动,既然是运动,就是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例如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也随之出台,从目前的个案看,管理层设计的奖励目标让我们这些外行都跃跃欲试,说得偏激些,哪怕是个傻子,也能拿到激励,只不过是多少而已。
(责任编辑:1号股票配资网) |

